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热热热热热热……浪来袭!

来源:古汉语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6-0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过度贪凉——感冒、心血管疾病、肠胃疾病 然而,如果是重症中暑,情况就不一样。其中,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 小暑+伏天,易生病 颈椎对着空调吹,使颈背部肌肉受寒,

二、过度贪凉——感冒、心血管疾病、肠胃疾病

然而,如果是重症中暑,情况就不一样。其中,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

小暑+伏天,易生病

颈椎对着空调吹,使颈背部肌肉受寒,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此外,每年夏季因为直吹空调造成面瘫的人也不在少数。

3. 贪洗凉水澡

三、心情烦躁——情绪病、失眠

天文科普专家介绍,今年入伏时间是7月11日,“三伏”时长40天。这是从2015年起,连续7年的“三伏”都是40天。

一、天气炎热——中暑、热射病、皮肤病

2. 贪吃冷饮

“三伏”大幕即将开启,如何消夏防暑

此外,因为夏季的气温较高,人的情绪容易不稳定,再加上昼长夜短,因此也更加容易诱发失眠。

在高温天气中,中暑不是什么罕见事儿。一般情况下,人在37℃左右的恒定温度下,依靠自身产热、散热功能,可以保证身体的“冷热均衡”。一旦进入高温环境,人体的“调温”就容易出现障碍,身体会出现像头昏、多汗、疲乏、恶心等中暑症状。

1. 贪吹空调凉风

来源:湖北发布综合人民日报、长江日报、健康时报

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徐涛2020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气温超35°C、日照超12小时、湿度高于80%等,人体就会处于易激惹状态,“情绪中暑”发生的比例就会明显上升。比如因一句刺耳的话、一件不顺心的事便无比气愤、出口伤人、挥拳相向、行为不能自控。

同时,因夏季高温引起的季节性皮肤病也明显增多,除了被虫咬引发的,因日晒引起的日光性皮炎也很多,皮肤被晒伤,红肿起泡,毛囊炎等。另外,因天气太热,身上出湿疹和痱子也是常见的皮肤病。

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天数有时10天,有时为20天。

夏季出汗后,毛孔全张开着,这时候再用凉水一冲很容易感冒。此外,在凉水刺激下,血管迅速收缩,还会引起血压上升、心脏供血不足等情况,尤其是有高血压的老人。

小暑的到来意味着进入了盛夏,素有“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说法。“三伏天”的头伏热浪也即将袭来,入伏后,炎天暑月,骄阳似火,上蒸下煮,酷热难耐。

来源:湖北发布

天气炎热出汗较多,如果迅速、大口喝冰镇饮料,忽然过冷刺激会引起血管收缩,容易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一般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为“小暑”。古汉语中“暑”表示炎热,“小暑”为小热,即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湿如蒸”“燥如烘”的最热时候。

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何忠杰2016年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介绍,热射病死亡率高达60%,是临床表现最严重、死亡率最高的中暑。很多人对这种中暑类型了解很少,一旦发生,致死事件不在少数。

每年“三伏”大概在公历7月中旬至8月中旬之间,具体到今年的“三伏”来说,7月11日至7月20日为初伏,7月21日至8月9日为中伏,8月10日至8月19日为末伏。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7月7日5时5分将迎来“小暑”节气,标志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文章来源:《古汉语研究》 网址: http://www.ghyyjzzs.cn/zonghexinwen/2022/0606/638.html



上一篇:今日小暑|倏忽温风至
下一篇:7日小暑:“三伏”启幕

古汉语研究投稿 | 古汉语研究编辑部| 古汉语研究版面费 | 古汉语研究论文发表 | 古汉语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古汉语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