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古汉语研究》期刊栏目[01/26]
- · 《古汉语研究》投稿方式[01/26]
- · 古汉语研究版面费是多少[01/26]
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若干问题探讨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缘起】一位地区的同志说,规划的“规”乃是二人见谈,规划的“划”古汉语就是“画”。前不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常修泽教授在广东省中山市与中山市发展
【缘起】一位地区的同志说,规划的“规”乃是二人见谈,规划的“划”古汉语就是“画”。前不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常修泽教授在广东省中山市与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丁凯同志就“十二五”规划的若干重要问题作了交流。
如何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层次和内涵
丁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命题,应该说是中国的理论界和决策部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一个概念。记得1995年中央曾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后来十七大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今天强调“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请问应该如何准确理解?
常修泽:2007年,我在一篇题为《中国发展模式论纲》的论文里,曾界定了“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层次:“窄方式”、“中方式”和“宽方式”。第一是“窄方式”。所谓“窄”,主要指“要素投入结构”,过去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和低效益”,所谓“三高一低”的粗放型增长,现在要倒过来,变为“三低一高”:“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就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主要是由“粗放型”转到“集约型”发展上来。
第二是“中方式”。除了“要素投入结构”以外,再增加两个结构,一是需求结构——国家的经济发展着眼于哪种需求,过去更多的是依赖于投资和出口,以后要转变到以消费为导向,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协调发展这样一个方式上来;二是供给结构或者说产业结构——过去比较偏重于用第二产业来带动,以后一、二、三产业要协调发展,特别是要注重发挥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作用。
丁凯:吴敬琏先生最近撰文指出,用“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的说法分析经济,来自于凯恩斯主义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经济发生不平衡的原因是总需求不足,因此,就用扩大需求的办法来解决。只要能够把需求扩大了(常常是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短期调节手段),就能够把增长的速度拉起来。但这仅仅是一个短期分析的框架,并不一定适合做经济的长期分析。从长期来看,经济发展还是要靠市场的综合调节。这个观点恰恰提示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迫切性。
常修泽:第三是“宽方式”。是超越经济发展方式,一种“总体的”发展方式转变,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等,范围更为广阔。我现在正写的《第三波转型论》,研究未来几十年中国的“转型”问题,大体定位就在这一层次上。
丁凯:回到“十二五”上来,您觉得应该从哪一个层面来把握内涵?
常修泽:根据目前中国的阶段以及世界新的发展动向,现在提的经济发展方式,我建议定在“中方式”与“宽方式”之间,即在前面讲的三个结构——需求结构、供给结构、要素投入结构的基础上,再扩充三个,分别是城乡结构、地区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这三个结构,既是社会发展问题,也是经济发展问题。
丁凯:这样,就可以从六个方面来理解“经济发展方式”:从需求结构看,从主要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转向扩大内需比重,使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从供给结构看,从主要依赖第二产业带动转到一、二、三产业协调带动上来,重点是要充分发挥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支撑作用;从要素投入结构看,从主要依赖物质资源投入促进经济增长转到依赖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上来;从城乡结构看,在推进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过程中,推动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走向城乡一体化;从地区结构看,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从收入分配结构看,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的结构性改革,努力提高居民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未来“第三波转型”基本方略是什么
丁凯:“转型”是理解当代中国的关键词,这既是一个历史进程,又是一个当前语境。现在提“转型”,至少有“小”、“中”、“大”三层含义:一是“小转型”,就是指“体制转轨”,即从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二是“中转型”,即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分领域的转型,比如,在经济领域,迟福林教授就提出未来五年中国经济面临四大转型,即从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型、从工业化主导向城市化主导转型、从私人产品供给向公共产品供给转型以及低碳经济转型。三是“大转型”,就是您近年提出的“第三波转型”思想,也就是涵盖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生态环境制度五个方面的“整体或全方位发展模式转型”。
文章来源:《古汉语研究》 网址: http://www.ghyyjzzs.cn/qikandaodu/2021/0414/451.html
上一篇:句首之所以是与非辨
下一篇:汉维语联合复句中的修辞运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