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向古典诗歌学习语言

来源:古汉语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国新诗走到今天,已近百年了,尽管经过一代代诗人的努力,但始终没有打通与古典诗歌的隔阂,也始终没能完成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对接与继承。这与中国新诗的产生原因不无关

中国新诗走到今天,已近百年了,尽管经过一代代诗人的努力,但始终没有打通与古典诗歌的隔阂,也始终没能完成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对接与继承。这与中国新诗的产生原因不无关系,更与五四时期对于古汉语过于偏激的态度不无关系。

中国新诗的产生,应该说是从翻译与模写西方诗歌开始的,直至今日,近百年了,当代中国新诗,不少仍是西方诗歌的仿写,以至新诗在中国读者中的接受度不高,我以为除了与接受美学有关外,最重要的还与语言有关,因为诗是语言的艺术。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想举例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一首诗《自由,爱情》——“自由,爱情!/我要的就是这两样。/为了爱情,我牺牲我的生命;/为了自由,/我又将爱情牺牲。”

这是学者孙用翻译的。我还看过其它翻译这首诗的版本,不知有多少人甚至是诗人记住这首翻译的《自由,爱情》?但诗人殷夫却将这首诗翻译成“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言简意赅,精辟透彻,诗虽短小,但思想容量极大。这首殷夫翻译的诗,恐怕不只是诗人,只要初识文学的人都会背诵这首诗,何故?因为诗的语言,不仅通俗易懂,而且朗朗上口,易记易诵,更由于语言极富张力。这就是汉语言的魅力之所在。

所以要发展中国新诗,除了要根植当今中国的生活深处,还必须继承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特别是诗的语言传统,使诗更富艺术张力。我在写作中就曾作过探索。例如我在抒情长诗《三峡交响曲》中的《十一月八日纪事:大江截流》的结尾写道:“历史呵/从竹简的《诗经》吟诵的历史/从线装的《唐诗》陶醉的历史/从远行的指南针远行的历史/从漂泊的瓷漂泊的历史/你记住了吗/公元1997年11月8日/下午3时30分//中国人用智慧、胆量和勇气/又一次截断万里长江/吟一行/举世无双的绝句”。

在这里,“绝句”这个词就极富张力,不仅使诗富有诗意,也使诗更富艺术魅力。

中国新诗走到今天,已近百年了,尽管经过一代代诗人的努力,但始终没有打通与古典诗歌的隔阂,也始终没能完成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对接与继承。这与中国新诗的产生原因不无关系,更与五四时期对于古汉语过于偏激的态度不无关系。

中国新诗的产生,应该说是从翻译与模写西方诗歌开始的,直至今日,近百年了,当代中国新诗,不少仍是西方诗歌的仿写,以至新诗在中国读者中的接受度不高,我以为除了与接受美学有关外,最重要的还与语言有关,因为诗是语言的艺术。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想举例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一首诗《自由,爱情》——“自由,爱情!/我要的就是这两样。/为了爱情,我牺牲我的生命;/为了自由,/我又将爱情牺牲。”

这是学者孙用翻译的。我还看过其它翻译这首诗的版本,不知有多少人甚至是诗人记住这首翻译的《自由,爱情》?但诗人殷夫却将这首诗翻译成“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言简意赅,精辟透彻,诗虽短小,但思想容量极大。这首殷夫翻译的诗,恐怕不只是诗人,只要初识文学的人都会背诵这首诗,何故?因为诗的语言,不仅通俗易懂,而且朗朗上口,易记易诵,更由于语言极富张力。这就是汉语言的魅力之所在。

所以要发展中国新诗,除了要根植当今中国的生活深处,还必须继承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特别是诗的语言传统,使诗更富艺术张力。我在写作中就曾作过探索。例如我在抒情长诗《三峡交响曲》中的《十一月八日纪事:大江截流》的结尾写道:“历史呵/从竹简的《诗经》吟诵的历史/从线装的《唐诗》陶醉的历史/从远行的指南针远行的历史/从漂泊的瓷漂泊的历史/你记住了吗/公元1997年11月8日/下午3时30分//中国人用智慧、胆量和勇气/又一次截断万里长江/吟一行/举世无双的绝句”。

在这里,“绝句”这个词就极富张力,不仅使诗富有诗意,也使诗更富艺术魅力。

文章来源:《古汉语研究》 网址: http://www.ghyyjzzs.cn/qikandaodu/2021/0218/373.html



上一篇:竹 颂
下一篇:初为人父

古汉语研究投稿 | 古汉语研究编辑部| 古汉语研究版面费 | 古汉语研究论文发表 | 古汉语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古汉语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