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古汉语研究》投稿方式[01/26]
- · 《古汉语研究》期刊栏目[01/26]
- · 古汉语研究版面费是多少[01/26]
对古汉语判断句的再认识和判断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苏教版必修三《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后“文本研习”第3 题,要求:翻译下列句子,想一想要注意哪些问题。其中有一句“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教参分析这句是判
苏教版必修三《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后“文本研习”第3 题,要求:翻译下列句子,想一想要注意哪些问题。其中有一句“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教参分析这句是判断句。笔者不敢苟同,所以引出对文言判断句的再认识和判断。
一、对古汉语判断句的再认识
判断,是肯定或否定某种事物的存在,或指明某一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过程。而古汉语判断句是在这种思维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句式特点。
1.判断句的定义及演变
古汉语判断句三种主要定义(来自百度百科):
(1)王力《古代汉语》:“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的。”
(2)郭锡良《古代汉语》:“判断句表示某种事物是什么东西或不是什么东西,某种事物属于或不属于某一类。”
(3)朱振家《古代汉语》:“判断句是用名词、代词、名词性词组直接作谓语表示判断的,谓语所表示的内容和主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同一关系或类属关系。”
这三个定义大同小异,指出判断句的三个特征:(1)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2)对主语的属性作出判断,即说明主语是什么,或不是什么,(3)谓语和主语是同类关系或类属关系。
但是随着语言的发展变化和灵活运用,出现了一些特殊的判断句,比如:
(1)谓语不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如: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
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2)主语与谓语之间并非简单的同类关系或类属关系,如:
……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比喻关系)(《谏太宗十思疏》)
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凭借关系)(《报任安书》)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因果关系)(《庖丁解牛》)
邻之厚,君之薄也。(假设关系)(《烛之武退秦师》)
2.判断句的形式
(1)用助词 “……者,……也”“……,……也”“……,……者也”等作判断句的标志,这是标准的判断句。
①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
②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2)用一些副词加强判断语气的,如:即、则、乃、诚、固、素、必等,用范围副词“皆”表示判断的范围等。
①按诛五人,即今之傫然在墓中也。(《五人墓碑记》)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③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冯谖客孟尝君》)
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⑤斯固百世之遇也(《五人墓碑记》)
⑥且相如素贱人(《廉颇蔺相如列传》)
⑦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
⑧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六国论》)
(3)无形式标志的,根据语意来判断。
①臣窃以为其人勇士,宜可使。(《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滕王阁序》)
(4)用动词“为”表判断的。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②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五人墓碑记》)
(5)用动词“是”表判断的,比较少见。
①斯是陋室,唯吾德馨(《陋室铭》)
②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3.判断句的功能
判断句的结构一般比较短小,承载的信息也不丰富,它是在语境范围内对人、事、物的属性、特征、性质等做出判断。判断句的功能如下:
(1)对人、事、物的籍贯身份、性质、特征等做出判断。
①蔺相如者,赵人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报任安书》)
③亚父者,范增也。(《鸿门宴》)
④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
文章来源:《古汉语研究》 网址: http://www.ghyyjzzs.cn/qikandaodu/2021/0209/344.html
上一篇:哪吒小传
下一篇:古汉语语源命名探析及中学语文教学